第230章 行路与阅世-《咸鱼的她,被大领导盯上后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时光荏苒,昕昕小朋友即将迎来她的小学生涯。

    在这入学前的半年里,林窈做出了一个在旁人看来或许有些“不明智”的决定——她主动调整了工作节奏。

    她手上的核心项目恰好结题,面对所里新的项目邀约和潜在的合作机会,她都婉拒了,只保留了一个院级的小型研究项目。

    在所里一些同事看来,这对于一位正值事业上升期的副研究员而言,意味着“科研产出”可能不足,甚至可能影响后续的职称评定。

    但林窈内心无比平静,她觉得值得。

    因为她把省下来的、原本可能用于奔波于各类项目和会议的时间,慷慨地投入到了对女儿的陪伴中。

    只要工作安排允许,她便会独自带着昕昕出去旅行。

    有时甚至是任性地给还在上幼儿园的女儿请上几天假,母女二人背上行囊就出发。

    最初,这纯粹是高质量的亲子陪伴,她是纯粹的“陪玩”,心思全在女儿身上,关注她是否开心、是否安全、是否增长了见识。

    但渐渐地,作为一位训练有素的经济研究者,林窈敏锐地发现,这段陪伴女儿的旅程,也成了她“阅世”的宝贵窗口。

    她开始直观地、鲜活地感受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——从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,到发展相对滞后的乡村小镇;

    她观察着不同城市的治理模式——有的地方公共服务精细便捷,有的则略显粗放;

    她体会着迥异的社会风貌与文化特质——江南水乡的温婉与西北古镇的苍凉形成鲜明对比;

    她也悄然感知着当地民众的心态与活力。

    这份鲜活的、立体的、带着烟火气的直接感知,是阅读再多文献、分析再多冰冷数据也无法替代的。

    尤其是当她亲身游历过发达地区和正在努力追赶的地区后,对于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”这句话,有了远比纸上谈兵更为深刻和具象的理解,其冲击力和说服力是截然不同的。

    到了后来,她的旅行规划开始带有更明确的目的性。

    她会选择自己同样感兴趣、或者与研究领域隐隐相关的地方,甚至带着一些模糊的问题与好奇,和女儿一起去探索、去发现。
    第(1/3)页